顯示具有 兒童程式設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兒童程式設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數位教育的教學現場心得

又有一段時間沒有發表教學現場心得
近來發現我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以小男生居多,那是不是男生就特愛程式設計和機器人呢?
漸漸發現這些小男生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很愛玩電腦遊戲
當然小男生們玩遊戲,是無法避免的!
許多家長也常常跟我抱怨這方面的困擾,但我覺得玩遊戲並非壞事,而且可以讓小朋友釋放平時的功課壓力
大人也不是一樣嗎?所以我們也不能完全禁止小孩玩遊戲,但是要為他們挑對適合的遊戲
而且也可以在遊戲中獲得其他能力,如團隊合作、推理思考、策略規畫等

教學上利用想玩遊戲的欲望,讓他們更有動力去達成課堂上賦予的習題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在家並且藉由玩遊戲的習慣和表現,間接觀察小孩是否有偏差行為
學生優不優秀到不是重要!在教學當中,我們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需養成在這數位時代裡應有的素養
這個素養就是:正確的利用數位工具去豐富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成迷於3C世界當中
科技日新月異,懂得駕馭這些數位工具是必然的能力,要不為什麼全世界提倡小學生的資訊科學教育
奔FUN數位視每一位小朋友都有無限的可能,
因材施教,程度較弱的小朋友,給予簡單的課堂任務 ;程度較好的,就給予較困難的課堂習題
讓他們各自有屬於自己的成就感,進而產生興趣
我們不是只教程式語言,而是教導具有使用數位工具重要觀念和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
藉由教學現場的實務經驗,不斷修正教學方針;依不同班級特性,調整上課的內容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理念,歡迎與我們聯絡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寶可夢給予我的教學省思

       
最近寶可夢的手機遊戲瘋行,在FB上不難看到許多親朋友好友發文,轉貼公園裡聚集許多寶可夢的玩家,身為第一線程式設計教育工作者,同時觀察我這群可愛的學生,突然有一些想法想與各位家長分享。因為對於教育的熱忱,不見得我的想法和觀念是百分之百是對的,您是教師或者是家長,本人提供一些想法讓大家一起思考,與您共同為學子培育出未來優秀人才。

 遊戲是兩面刃,可富國強民,亦可衰敗滅亡
        本人並不否認電玩娛樂性的貢獻,打game是每一個男孩必經成長過程。人在遊戲中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成效是眾所皆知的,打從娘胎開始,人類的腦部認知發展不都是透過遊戲學習來的。Scratch利用圖形化的介面,生動的動畫和音效吸引小朋友學習程式語言的邏輯;葉丙成教授與他的學生團隊研發PaGamO,讓使用他的學生的引起好勝心,提升學生作答練習的慾望。相反的,反觀最近很火紅的寶可夢手機遊戲,我們不可以完全否定它沒有可取之處,遊戲之為有趣,是因為通常混合很多有趣的內容。但是如果一個遊戲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和個人危險,這個遊戲的價值性就必須審慎評估。公園裡的人群,並非大家坐下來乘涼聊天聯絡感情,卻是低頭滑手機,人與人互動變少了!有人稱這個現象是“喪屍行為”。同時當一個人沉浸在遊戲情境中,對於周遭關心度和工作效率一定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遊戲好比藥物,良藥能治百病;不好的遊戲就像毒品,上癮無法治拔,甚者行屍走肉。這種情境與清朝受鴉片的荼毒一樣,全國上至官員,下至平民百姓一同吸食鴉片,讓整個國家頹廢腐敗,民不聊生,外敵不失一兵一卒,可賺取大量財富亦可輕而易舉消滅他國。再者,另一個情境讓大家想像,假如有位公車司機對於寶可夢非常沈迷,一邊玩一邊開車,突然停下來,告訴車上所有乘客,等我一下捉寶!你一定會痛罵他吧! 但你同時也可以看看你手上手機,是否也在玩呢?暴力遊戲引起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像是CS絕對武力之類遊戲,裡頭教導你如何使用槍枝和刀刃將敵人消滅,淺移默化引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前陣子鄭捷的社會事件便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現在的年輕學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關係我們國家未來是否富強的關鍵。我們身為家長和老師,應該不是一昧禁止他們遠離電腦電玩,而是要監督和教導他們如何從3C產品獲得正面的成就感。

喜歡電玩不等於喜歡電腦
       大多來找我談教育經的爸媽通常會說這句話:「我家小朋友很愛玩game,倒不如讓他來學scratch!」想當然爾!這大多是男孩子居多。 現在我們已經很習慣將電腦和電玩聯想在一起,電腦變成一個娛樂工具,話說回來,電腦在娛樂方面的通路還是勝過工作用途。我通常都會跟家長說「這些想法很棒!」,但是這僅限於“想法”,不能劃上等號。為什麼如此說呢?在教學經驗中,我將學生有大致分成兩類,第一類喜歡探究電玩背後的運作原理,創意十足很喜歡去修改遊戲中的每個角色,而且很喜歡問問題,勇於挑戰較難的問題,非常願意去嘗試錯誤;第二類學生是我認為最糟糕的!只想使用遊戲來娛樂自己,對任何事感到意興闌珊,給予鼓勵與引導卻有強烈的排斥感,甚者會影響到班上的學習氣氛!這類的學生雖剛開始會被scratch有趣的介面和動畫吸引,過了幾堂課之後,因為課程複雜度增加,漸漸出現排斥學習的現象,時常會出現“好累唷!好無聊”等話語!雖說引起學習動機是老師的責任,在課程教材的設計上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的確!有很多優秀的程式設計師,都有一些共通性,從小開始非常喜歡電玩,因為想著如何去破解關卡!因此會嘗試去研究它的遊戲弱點。每個職業電競比賽選手,看似在玩,但他們懂得如何團隊合作、如何策略佈局、過人的反應能力,都是從遊戲中學習到的,這類的孩子也會觀摩別人的作品去玩它去想它。有趣的是在那解決問題霎那間,他們會深深吐一口,說 「誒!終於....」,看到他們沉浸在這個過程中與專注的眼神,感到莫大欣慰,班級上的整體氣氛也會凝聚提升。。

學程式語言不應是目的性,應該當作是必備的能力
     自從107年要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許多家長開始緊張,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學習程式設計,不能輸在起跑點上,身為業者的我們當然覺得一個市場契機。然而,當初我創辦奔FUN數位時,壓根子沒想到這些,只覺得現在的開放資源的軟體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好用。雖然功能無法與大廠軟體一樣強大,也非就業市場的主流軟體,但因為開放資源軟體是免費任意修改,對於成人和兒童來說,可說是低成本的學習資源。更有些諸如blender動畫軟體,也可做出跟3d max和Maya相同的動畫效果。不管軟體再怎麼變,程式語言再怎麼學,萬法歸宗、觸類旁通,透過學一種軟體和程式語言,對於以後學習其他數位工具是非常有助益。因此,我們提倡使用Blender做動畫、123D做3D、Scratch學程式、 Arduino開發版操作機器人,不崇尚品牌教具,從手邊低廉的工具開始做起。

嚴格控管電腦使用頻率帶來的副作用
        近來我們也觀察到有一些學生操作電腦的熟練度不佳,這有可能是因為3C產品引起的學童和青少年社會案件層出不窮。過猶而不及的結果是造成小朋友一碰觸3C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平日無法打電玩慾望終於可以解脫,很容易無法控制情緒和自制力。家長們應該是適時讓他們有使用遊戲的時間,不是叫小孩遠離危險,而是萬一遇到危險時,要如何逃離危險。
我們老師上課時間有時常留意以下幾點,同時也給各位家長參考
1.打哪種類型的電玩與同儕間討論的內容
2.打電動時情緒的變化
3.適時引導如何使用3C產品和上網

同儕真得很重要!影響了情緒變化和遊戲類型。爆粗口和玩較暴力的電玩,都是互相模仿而來。上課脫序的行為我們會嚴加規勸,給予正確的輔導和規勸,讓他們了解什麼才是電腦正確使用方法。學Scratch的小孩不會變壞!因為他懂得遊戲背後原理、背後的心理學,不會讓自己沈迷於網路遊戲中。


        最後做個總結,學習使用數位工具是未來必備的能力,就像office一樣,造就了無紙化的世代。任何事物都有一體兩面,了解它就會善用它,道德操守問題就用它來犯罪。3C產品是無法避免使用的,科幻電影預告我們未來世界都是物聯網的世代,唯有教導正確的使用觀念才能防止沈迷網路世界和電玩世界。寶可夢近來造成的社會問題,真的必須讓我們省思,大概是因為台灣人生活上沒有獲得足夠的成就感和滿足,而寄情在手機遊戲之中。也別再說台灣人沒有未來競爭力!應該想想背後因果關係是什麼? 身教重於言教,當大人們都在日夜瘋狂的玩寶可夢時,我們大人又有任何說服力禁止小朋友玩戲呢?!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我是生技人 !小時候學程式設計對我的影響


因為保險公司的關係,我就選擇了訂閱半年的《親子天下》雜誌當作生日禮。
近期教學工作坊剛成立,我只好把它原封不動連同包裝放在窗台上,沒有心思去打開來閱讀
一個禮拜六早上一位小五的學生預約了試聽課程,在上完課的時間就與家長閒聊起教育經
發現家長的觀念非常的棒,相談甚歡同時,家長說:「老師,你可以去看看這期的親子天下,大篇幅的在談兒童程式設計」
這時我才驚覺最近太忙沒空去了解這方面的資訊
回到家,打開包裝紙,果真封面故事就是在談兒童程式設計
我興奮翻翻裡面的內容,斗大標題「不當工程師,為什麼也該學程式?」,
裡面的內容引起我的共鳴,因此在這和大家分享一下學習程式語言對我個人人生發生哪些影響


我是一位六年級生,生在一個算小康家庭裡,父母白手起家,工作忙碌,
那年代裡還沒有什麼全天候安親班
只好讓我學很多才藝來消磨平日時光,諸如心算、繪畫、書法、作文、美語...等
在小五升小六的暑假時,家裡需要一台386的個人電腦處理帳務,
爸媽因為跟電腦店老闆熟的關係,就把我也連同丟去上個電腦課吧
心想....電腦課! 哈哈 一定是"電玩課",太爽了!
沒想到.....是死掉許多腦細胞的開始!
想必年紀跟我差不多的人,對於"培基語言"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吧
沒錯! 我上的 電腦課 = 培基語言程式設計課
那時我根本不懂甚麼叫做 "程式設計",就硬著頭皮上下去了
隨著一堂一堂課過去,天阿!真是鴨子聽雷!
最後我只好勤做筆記,把老師白板上一個字一個字打在生硬的電腦螢幕上
這時我的英文還沒很好!只懂得簡單單字,但是卻不知不覺把程式語法用到的單字也背起來了
雖然痛苦萬分,但是我對指令叫電腦去執行出來的結果令我感到有興趣

有一天突發起想: 設計一個開機密碼放在家裡電腦上吧! 
果不其然!某天的下午,客廳傳來老爸慌張聲音
大喊;「電腦怎麼會變成這樣,開機不了!還會出現警告聲,快來看!」
我神色不慌不忙竊笑的回答:「喔! 我來! 這是我設計的啦!別怕」 
卻被老爸唸了一頓,命令我立刻把它移除
雖然被老爸數落一番,但是心理卻有無名的成就感!
因為要寫這個程式,我"自學"老師很多沒教過的語法,組合了老師教的"片段記憶"
從此我開始變成班上電腦顧問了

上了國中,用電話撥接上網剛剛崛起,當然我也迷上電話撥接上網
功課壓力大關係,老爸就把數據機拆了,讓我與電腦絕緣一陣子
上了高中更不用說哪來美國時間去碰電腦
然而程式語言這個基礎仍在我腦海中,從來沒有忘記
因為數學成績一直不理想,想念資工的我,後來只好改念了三類組(醫農)
因為看了《急診室的春天》夢想可以當為醫生
考上大學後,成績太爛只能唸"醫學相關科系",從此成為被認為數學不好的生物科技人

但唸的科系關係,發現生物統計、遺傳學、流行病學好像和數學非常非常有關
而且還必須用到統計軟體去解決龐大數據
本來討厭統計的我,就這樣又一頭栽進去研究統計軟體SAS(它是一套需要寫程式碼的統計軟體)
慶幸因為小時候的程式設計基礎,當許多旁人在用 EXCEL,SPSS用滑鼠點來點去辛苦做統計時
我設計一個程式只需按一個執行鍵就將把剛剛加入新的數據重新統計,
別人花十分鐘,我只花三秒鐘

出了社會工作,生物資訊資料庫愈來愈龐大,也愈來愈垂手可得,但要經過統整是非常耗時的
而且如果是人工一個個校對的話更容易出錯,
再次又利用到自己程式設計的基礎,寫了一些小程式進行資料截取和比對
一個月的工作,我只花一個禮拜就搞定,然後跟老闆說:「老闆我還再弄,再給我幾天時間」(其實我已經弄好,只是晚點交而已! 哈哈)
台大葉丙成教授說得沒錯:學程式不是為了以後變成「麒麟之材!科技新貴! 應該透過學程式培養自學、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程式語言也不是只有宅男具有天賦,我曾在在大學裡看見長髮正妹唸資訊工程系
我自身也感覺到在學程式設計過程中,能對於未來能改善工作與生活有一定幫助
別人八九點下班,你(妳)寫個小程式讓你(妳)五點準時下班,而且還不會弄錯抄錯

隨著電腦科學進步,現今小朋友真是幸福,可以學習的機會和工具變得多樣化
Scratch 減少了學童對程式設計的挫折,只要專心培養程式邏輯
這麼好的免費的數位學習工具,沒有理由不去學!


說真的! 從小學才藝的我,現今回想什麼才藝對我來說最有用? 我不假思索秒答: 程式設計

延伸閱讀《親子天下》 3月數位專輯